【献礼建党百年】医疗服务稳提升 健康生活伴你

摘 要

  近年来,两当县卫生健康工作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突出县域内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圆满完成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抓实重点 疫情防控取得阶段

近年来,两当县卫生健康工作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突出县域内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圆满完成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抓实重点

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全县上下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全县无确诊病例。根据疫情防控形势,不断调整工作重心,修订应急方案,增设相关专班,将疫情防控工作由应急化转向常态化。织牢“五张网”,排查重点人群,严防病例输入。加强重点人员管控,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全县医疗机构全部设置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三通道,严格执行预检分诊、首诊负责制,县医院、县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建成投用,重点人群核酸检测累计7253人。



全面投入疫情防控工作。组织动员全县300多名医疗卫生工作者,保障全县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成立“一办九组”,按照领导不变、组织不变、人员不变、责任不变的要求,完善防控体系,做到组织领导、工作机制、人员队伍、经费保障、物资储备“五到位”; 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的“四方责任”,健全常态化防控工作机制,确保预警措施落实到位;强化市场、超市、酒店、宾馆、餐饮、景区、公园等人员密集重点场所和养老机构、监所、医疗机构和托幼机构等重点机构的疫情防护,加强院内感染防控和学校疫情防控,落实预检分诊要求,做好医务人员自身防护和校园防控,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实施网格化管理,加强高风险人群监测。严把“县、乡、村、户”四道门,把好交通关口,实行最严密的入两人员检测,落实汽车站、火车站 “健康码”互通互认,落实“防疫健康码”的推广应用,保障来两返两人员安全;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措施,全县116个行政村、5个社区构建起县、乡、村(社区、小区)三级网格体系,有乡镇网格长245名,村网格长279名,网格员1282名,确保网格管理做到县不漏乡镇、乡镇不漏村(社区)、村(社区)不漏户、户不漏人,确保高风险人群管控到位;依托两当县人民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和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对密切接触者、发热门诊患者、来两返两人员、重点场所人员尽量做到“应检尽检”,累计检测1247人,1330人次;加强检测人员培训,县医院培训检测人员6名,县疾控中心培训检测人员3名,按要求储备足量的检测试剂;制定《两当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试行)》《两当县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实施方案》《两当县秋冬季疫情防控实施方案》,增添工作措施,充实完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将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按照省市 “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要求,在县城东山设立东山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设置隔离观察病房24间,配备医务人员和相关的配套设施;全县12个乡镇2个工作站设置发热门诊14个,配备检测设备和防护用品;县医院作为全县定点救治医院,设置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区域,设置隔离病房3间,病床3张;治疗病房1间,病床4张;设立后备医院1个,病房13间,病床26张;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全县共储备N95口罩5500只,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85000只,防护服2100套,各种消杀物资约8.3吨。



加大疫苗接种力度。根据省市要求,紧盯6月底完成43%的接种目标任务,规范设置接种点,全县在继续保留县医院接种点的基础上,在12个乡镇2个工作站共设立12个达到3A级标准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点,配齐接种人员、医疗救治人员和疫苗储存、运输等冷链设备,全力保障疫苗接种工作有序推进。于3月19日前已经完成了县、乡两级人员培训全覆盖,参与接种的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疫苗接种操作规范、疫苗管理要求和异常反应处置等技术要求。统筹我县城乡接种能力、人员外出务工等实际情况,制定月、周、日接种计划,倒排工期,精确测算疫苗需求,将接种工作任务细化至社区、村、组和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学校、厂矿、宾馆酒店等,划定最小单元,明确每个最小责任人。通过上门服务、电话沟通等多种方式,帮助接种对象完成接种预约登记,组织受种者按预约时间前往接种单位实施接种。 截止6月20日,全县新冠疫苗第1剂次接种15036人,第二剂次接种8384人,接种进度全市排名第一。

夯实基础

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东西协作提升服务质量。莱西市委、市政府特别重视两当县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在莱西挂职干部的积极协调下。2018年,北京健和公益基金会列项在我县实施了“区域卫生发展精准扶贫项目”,共计捐赠设备价值6670万元(其中4个基层卫生院2317.08万元,县人民医院4352.92万元)的医疗设备;为县人民医院捐赠了核磁、CT、腹腔镜、乳腺病防治中心等大型医疗设备。为乡镇卫生院配备了DR、B超、生化检查等常规设备。项目的实施,大大改善了我县医疗卫生设备老化、设施落后的局面,对提升我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和水平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9年5月,挂职干部与县卫健局、县医院负责人再次赴北京健和公益基金会,就两当县健康扶贫、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信息化建设、设备配置等工作与北京健和公益基金会会长、西北片区主任及其他负责人进行了汇报衔接。经过座谈对接,基金会按照《乡镇卫生院设备配备标准》,为全县的乡镇卫生院配备了必需的医疗设备,价值约3670.969万元;为县卫健局、县医院各配备1辆卫生应急指挥车,价值40万元。两年来,莱西市为我县卫生系统累计帮扶项目资金达1.038969亿元。



2020年,东西协作双方共互派医疗卫生技术人员26名,开展人才交流活动。其中莱西市医疗机构派14名专家来两当县支医,两当县派出12名医护人员前往莱西市医疗机构进修学习;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莱西市疾控中心为两当县捐赠口罩30000个,全部发放到疫情防控工作一线。县上安排东西协作资金234万元,对于租用民房的村卫生室采取新建、维修改造和购买的方式解决,目前13个村卫生室已经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我县杨店中心卫生院和泰山乡卫生院分别与莱西市日庄中心卫生院和水集中心卫生院签订对口帮扶框架协议,并正式结对。



抗疫特别国债项目建设顺利完成。2020年争取抗疫特别国债项目资金,为县乡医疗机构完成发热门诊建设并投入使用,为乡镇卫生院配备救护车13辆,进一步加强我县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补齐卫生基础设施短板。



县人民医院中医综合楼于2020年开工建设。全县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全覆盖,中医预防和医疗保健服务有效提高。制定下发《两当县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方案》,打造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发挥中医药优势,全县60%以上的村卫生室配备中草药达到200种以上,85%的村卫生室能够推广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发挥两当中药材资源优势,在云屏、张家等旅游景区突出中医养生旅游和康复保健,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47万亩;13个乡镇卫生院均实现中医药服务“三个三分之一”的要求,申报创建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8个,中医特色村卫生室10个,通过推荐评选6人获得“全省乡村名中医”荣誉称号;开展以中医养生保健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文化墙建设和健康沙龙活动;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开展累计健康教育巡讲和健康沙龙活动87场次;举办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培训班3期,培训人员122人次;全县开展“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活动,推荐参加全省乡村名中医评选10人,6人被评为省级名中医。

关注焦点

健康扶贫取得决定性成效

强基础提服务。按照医疗机构“三个一”、医务人员 “三合格”、服务能力“三条线”的标准要求,完成健康扶贫冲刺清零任务;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房屋面积、科室设置、人员配备全部达标;为县、乡医疗机构配备核磁、CT、DR、彩超,全自动生化、心电图机等医疗设备,总价值1.034亿元;全县103个行政村卫生室已按期投入使用,通过“四个一批”的方式配备80名村医,全面补齐合格村医缺口,满足当地村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县乡医疗机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生)或全科医生,全部达到标准要求;对全县1.3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到应签尽签,制定健康帮扶措施;开展大病专项救治工作,按照大病集中救治的规定,将大病专项集中救治的病种扩大到30种,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一站式”即时结报服务;推进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天水市中医院与县人民医院结对,每年选派5名医务人员来我县蹲点帮扶,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拓展,培训医务人员。加强县、乡两级医疗卫生单位人才引进和招聘工作,今年全县共引进紧缺专业人才8名,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人,特岗全科医生2人。2020年为县医院和县疾控中心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2名, 12月底全部到岗。



优化服务流程。全县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全面推行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信息交换、即时结算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

落实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工程。持续开展30种大病专项救治,将已救治大病患者转入慢病管理评估,贫困人口门诊特殊慢病救助政策落实到位。

健康促进

改变群众健康生活方式

2020年,成立全县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两当县创建国家健康促进县工作实施方案》(两政办发〔2019〕37号)。开展省级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全年组织参加省级健康教育培训2人次,县级培训268人次,通过培训提高计生技术服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创建健康促进医院1个,健康促进学校6所,健康促进村39个,健康家庭100户,通过健康促进场所的创建;省、市下达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任务71对,完成75对,占省、市下达任务的106%,省、市下达叶酸任务1200瓶,全县免费发放叶酸1530瓶,超额完成省、市下达任务,出生缺陷干预工作进一步落实;全县居民健康素养监测三次,调查1080人;健康教育团队深入县直机关单位、学校和乡、村开展“健康巡讲”活动,共开展健康巡讲11次,开展控烟宣传活动8次,受益人群8000人次;共发放避孕套免费发放避孕药具1860人次,19000只,口服避孕药120板、外用药300支。



印发《两当县卫生健康局提示:公众预防怎么做?(通用篇)》《新冠防控知识(日常预防篇、家庭篇、公共交通工具预防篇等)》彩色双面折页各1.6万份,接收捐赠《新冠肺炎宣传书》1万册;印发《致全县城乡居民一封信》规格为0.85米X0.55米彩色喷绘260份,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放疗方案(第四版)》规格为1.8米X0.88米彩色像纸180份;统一印制宣传标语(横幅)126条,各卫生院共印制80条共206条已悬挂在显眼位置;在卫生健康局微信公众号推送疫情防控科普知识52条,各卫生院推荐科普宣传知识60条;在卫健局微信公众号推送人物事迹15篇;收集整理各县乡两级关于疫情防控工作宣传报道80余篇,向省市卫健部门推送32篇,县乡医疗机构制作展板48面。

提升服务

不断改变群众生活质量

加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按照《两当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县医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医疗服务收费加政府补助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逐步建立;落实县政府办公室印发的《两当县人民医院绩效工资实施方案》;根据省卫健委公布的企业诚信积分及县内各医疗机构的意见,加强“两票制”行为的管理监督。县医院、13所乡镇卫生院和108个村卫生室全部执行基本药物制度,药品实行网上集中采购并实行零差率销售,覆盖率达100%;加强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为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提升服务能力和医疗水平;执行《两当县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案》,落实省市关于城乡医保报销相关政策,保障城乡居民医保整合过程中报销工作不受影响,政策不打折扣。



公共卫生服务防病患。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化管理,慢性病管理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高血压患者4614人,规范管理率82.52%,糖尿病患者842人,规范管理率85.71%,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88.57%,救治救助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71人,规范管理171人,规范管理率100%。



开展医疗质量安全督查和“平安医院”创建工作。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加强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制定《两当县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2019-2020年)》,加强县医院人才、技术、重点专科等建设,落实县医院功能定位,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制定《两当县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工作方案(2020-2021年)》,组织县医院医务人员参加省卫健委安排的250个县级分级诊疗病种诊疗规范、5个县域医学中心工作规范和5个县域急危重症救治中心救治规范等培训工作,现已开展5个县域急危重症救治中心救治规范培训,累计10个病种23人次12学时;组织全县符合条件的医务人员参加医护资格考试,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17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考试51人,办理医师执业(助理)资格证15名,受理医师和护士的执业(变更)注册5人;出台《两当县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全县13个乡镇卫生院与县医院签订医联体协议,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推行“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模式,县医院、妇保院和13个乡镇卫生院都建成开通远程诊疗系统平台,县医院分别与省妇保院、兰州大学附属二院、甘肃省人民医院、天水市中医院等省市医院开通远程诊疗,实现实时共享;县医院完善HIS系统,累计发放居民电子健康卡2300余张,在县医院已经推广使用电子健康卡的基础上,各乡镇卫生院采购电子健康卡发卡终端23套,识读终端192个。



医养结合不断深入。做好医养结合机构新冠肺炎防控工作, 结合我县疫情防控有关要求和实际工作,会同县民政局,转发市卫生健康委《转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医养结合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督促指导各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机构把老年人作为疫情防控的重点人群,执行疫情防控有关部署及工作规范;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推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卫生服务,组织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增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为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两次血压测量、末梢血血糖监测、康复指导、护理技能、保健咨询、营养改善等6项服务,对高龄、失能、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要提供上门服务;对辖区内提出申请的65岁以上失能老人进行综合评估,并对符合条件的失能老人及其照护者提供至少1次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心理支持等健康指导;加大灵官、乔河两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点项目点建设,完善制度资料,规范管理;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县政府相继制定出台《两当县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的政策文件,对医养结合发展规划、建设标准、管理服务等提出明确要求,以云屏旅游景区为基础,建立云屏、杨店、太阳、兴化等12个乡镇卫生院中医养生馆;深入乡镇举办老年人保健讲座,开展老年健康咨询,利用新闻媒介宣传和普及老年人保健知识,制作老年人健康教育教材8000套,组织宣传、讲座15场次;组织全县开展老年人信息系统录入工作,各乡镇卫生院骨干医务人员和村医利用老年人免费体检、上门签约服务、来院就诊、电话询问等方式进行摸底调查,共完成老年人健康信息系统录入60岁以上 7629 人,医养结合4639 人,对2155人老年人进行失能评估;县医院进一步落实老年优待政策,设立老年病科、老年病房,为老年人开辟就医、住院绿色通道;建成鱼池乡乔河村和杨店镇灵官村两个医养结合示范点,全县初步建立乡镇卫生院与村级卫生机构协同提供健康服务的医养结合运行模式。



流动人口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加大疫情期间流动人口的疫情防控和如实申报登记工作,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排查管控,筑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推进流动人口信息化建设,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信息平台,提高信息质量;为全县0—13岁132名留守儿童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动态监测;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开展流动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改进服务方法,创新服务模式。全县流动人口3216人,流入人口268人,建立健康档案268人,健康档案建档率100%,流出人口2948人,接收协查信息16例,反馈16例,反馈率为100%。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